在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中,我们已迈入一个新的时代,面临着从5G到6G的重大转型。随着6G愿景的逐步清晰,无线算力网络的构建则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。2025年即将发布的《移动通信》第3期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,并通过特邀主编彭木根教授的研究,带我们了解无线算力网络的架构与关键技术。
6G网络的目标不仅在于提升通信速度和网络覆盖,更是为了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。在这个泛在智能的新时代,移动通信不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服务,而是一个智慧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。生成式人工智能(如ChatGPT)的崛起,预示着我们已经接近6G时代。与此同时,这场变革还要求6G网络具备自我优化和自我修复的能力。为此,算力将被视为网络内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重要性甚至将与频谱和带宽并驾齐驱。
无线算力网络,这一概念的提出,将算力与通信深度融合,以便为用户提供更灵活、低时延的服务。彭木根教授的研究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理念的多元化应用,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技术阶段与发展路径:
外挂式算力:这一阶段,算力作为网络外部的附加服务,通过边缘网络提供低延迟、高效率的服务。这其中包括移动边缘计算(MEC)和雾计算(FC)等新兴技术,它们通过将算力资源部署在靠近用户的边缘位置,极大地减少了响应时间。
网络化算力:在这一阶段,算力的管理和调度将通过网络架构实现,这也即“算力网络”。这样的体系使得算力不仅作为独立的模块存在,同时被嵌入在路由协议中,提升了系统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内生算力:这一阶段则是从基础设施的核心出发,通过软硬件的解耦合,将算力能力引入无线通信系统之中,如云无线接入网络(C-RAN)和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(O-RAN)。
智能算力: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通过利用智能算力重构无线网络功能。欧美大型AI公司已经在推进这一领域,例如AI-RAN就是其一个重要的实例,通过AI能力推动无线网络的智能化发展。
:需要重新定义支持算力管理的网络功能实体与接口,以实现信息实时感知和毫秒级的算力调度。
:通信与算力之间要实现良好的互动,尤其是在AI赋能的场景中,要深入分析其互动关系。
:需要确保不同层次的算力资源(如云、边、端)能够灵活调配,服务于不同的通信需求。
: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服务等级协议(SLA)机制,以应对动态的网络环境及用户的移动性。
随着这些努力的推进,“算力即服务”的愿景将在未来的6G时代中实现,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我们期待更多研究者参与到这一领域,共同探讨无线算力网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。本期专题将集中展示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,敬请期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